阳光心灵 不能忽视的“情绪障碍”
发布时间:2016-02-26 09:33:34 来源:来自网络
抑郁症、焦虑障碍是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就已经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目前,我国精神疾病现状呈现“四高三低”特征: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低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在各种精神疾病中,以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最为普遍。
广东省人民医院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说:“抑郁症、焦虑障碍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病’,随着社会的压力逐渐增大,患病的人群也越来越多。相较于其他躯体疾病,公众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特别是抑郁症的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认为患抑郁症的原因是“意志薄弱”、“小心眼”、“性格不好“等。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抑郁症患者存在歧视,同时患者也有比较强的病耻感,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这种疾病,多采取心理抵触和回避的态度,导致了我国抑郁症就医率低下。而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长期的抑郁焦虑状态给很多患者的健康、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这与高发病率形成强烈反差。”
抑郁症临床典型特征有“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活动降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教授表示:“目前非精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的总体识别率较低,WHO一项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中心调查显示,非精神专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平均识别率仅为15.9%,而中国医生的识别率在1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倒数,远低于国外水平。临床上很多患者的抑郁症状未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继而导致治疗和干预率非常低。”他同时强调称,临床上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抑郁症,主要有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活动降低。
他进一步指出,情绪低落即没法有享乐感,不能感受外界的快乐;思维迟缓(较为严重的抑郁患者)常表现为话少、声低、应答缓慢或者简单的回答“不知道”、“没有想”、患者常常自我评价过低、自责自罪或者自罪妄想;意志行为活动降低主要是表现为精力不足。还有一些常见的症状比如以早醒为代表的睡眠障碍也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还有些抑郁症患者会表现为头晕、头疼、胸痛、背痛等。甚至还有些患者会出现恶心、食欲减退、便秘、体重下降(少数病人食欲亢进体重增加),还有例如性欲普遍减退也是抑郁症常见的躯体症状,女性抑郁症患者也可能会出现闭经等。而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症病人最危险的症状。当发现周围家人朋友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让其积极就诊、寻求医生帮助,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通过规范治疗可以获得更多的完全缓解机会,尽可能地降低疾病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用好早期筛查工具应对“情绪障碍”
治疗通常有三种方法:药物治疗、电痉挛治疗、心理治疗
不少人认为抑郁症焦虑障碍没有躯体疾病重要,不需要积极治疗,对此王刚教授表示,抑郁症焦虑障碍患者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提高生存治疗、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为主要目的。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电痉挛治疗、心理治疗三种方法。药物治疗的治疗策略会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药物,一般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电痉挛治疗则适用于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心理治疗是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可减轻和缓解心理社会应急源的抑郁症状,改善正在接受抗抑郁药治疗患者对服药的依存性。
贾福军教授表示:“对于抑郁焦虑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大约6-8周,巩固期治疗大约4-6个月,对于首次患抑郁症的患者,维持期治疗大约1年左右;多次复发的患者则需要治疗更长时间,甚至终身用药。对此,患者要做好心理准备和保持乐观的态度。治疗期间,积极配合医生指导和建议、足量足疗程、坚持用药,不能擅自停药。如不严格、规范治疗造成病情反复,再次服用药物治疗,也将会使疾病的治疗期限拉长,不利于患者治疗信心的建立,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搜索关键字:阳光心灵 不能忽视的“情绪障碍”
在线咨询:0792-8258299
编辑:lar
|
|
|
|
|
|